搜索

青岛市三医重症医学科董维浩:用温暖铸就生命的希望之盾

2022/08/02 10:45
责任编辑:刘雯
阅读:

此起彼伏的报警声、彻夜长亮的照明灯、争分夺秒的身影、紧张不已的氛围...这是重症医学科(ICU)的日常。在多数人的印象中,ICU既“冷酷”又神秘,既严肃又令人敬畏,但作为生命最重要的一道防线,重症医学科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它代表着生命的希望,而医护人员则是“希望的守门员”,董维浩及其团队就是其一。

 (来源: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

守护生命更要敬畏生命

2017年,刘先生(化名)因突发发热、呼吸衰竭被送至市三医,其病情进展迅速,重症医学科参与会诊,初步分析该患者疑似H7N9高致病性禽流感感染。这种新型禽流感起病急、致死率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救治刻不容缓。医护立即将患者送至ICU负压隔离病房救治,后经检验,该患者被确诊为H7N9感染者。在对该患者的病情进行会商后,重症医学科最终成立了3+4(一位主任、两位副主任、四位护理组长)救治小组,董维浩便是这其中一员。在负压病房里,他身着防护服,与其他医护人员24小时轮流守护救治,密切监护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告知患者家人病情变化,耐心解答家人提出的疑问。在医院各级部门的支持下,经过医护人员近一月的全力救治后,患者逐渐好转,最终康复出院,其肺功能几乎无影响,创造了一个“奇迹”,也得到了市专家组及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专家的高度赞扬。此次病例的成功救治不仅是防控工作宝贵经验的累积,更是医者作为生命守护者坚定不移的决心。

在重症医学科,最能体会到生与死的界限,门外是家属的望眼欲穿和日夜难安,门内是医生的争分夺秒和全力以赴,人间的悲欢离合时常上演。谈及到从事ICU的历程,董维浩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仍历历在目。2003年毕业后,董维浩进入了市三医呼吸科工作,那时重症患者还分散在各个科室,不能进行统一、系统的管理。2014年,随着医院的搬迁,市三医组建了重症医学科,根据工作安排他成为了一名重症医学科的医者。由于科室刚成立大家对其的运作并不熟悉,医院专门组建一支由郭勇副主任带队的医护团队外派上海进修学习。从那时起,平均有近十年工作经验的他们重新做回学生,把“干一行爱一行”的从业初心付诸于实践,凭借认真的态度和勤奋刻苦的表现,出色地完成了此次学习任务。自此,科室成员拧成一股绳,毫不保留地建设发展重症医学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经历过种种艰辛和挫折的重症医学科现已发展成为了市三医的重点学科,董维浩也成为了团队的领头人。

 (来源: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

今年6月,年仅60岁的张先生(化名)因突发心源性猝死,心脏、呼吸骤停倒在地铁站,被紧急送往市三医抢救。经重症医学科会诊,患者符合ECMO(体外膜肺氧合)指征,立刻启动了ECMO小组,不到30分钟,迅速置管上机,VA-ECMO成功运转,在ECMO的支持下,心脏介入团队为患者成功做了冠脉介入治疗。经过救治后,患者恢复健康。前几日,患者来院复诊,各项指标非常理想,并为重症医学科和心内二科送上感谢锦旗。目前科室成熟开展了国家级医院重症医学科所独立开展的相关治疗技术,包括顶尖的医疗救治技术ECMO,成功的救治了多位濒危患者。

 (来源: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

满分能力也要齐心协力

董维浩说,重症医学科的服务宗旨是“为各种疑难危重及复杂手术后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所以与普通病区相比,重症医学科对医护人员的综合救治和护理能力要求更高。因为患者的特殊性,身体需要留置各种导管、生命支持设备,从院感管理以及患者救治等方面要求,家属不能床边陪护,实行全封闭式管理,所以患者入科后,从基础管理到治疗等均需要医护人员来完成。为了让重症患者在情绪和心理上有所调适,护士长李晓静带头为他们进行日常的生活护理,耐心细致的观察患者的眼神和神态,通过题板等给他们最大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大都表面上都风风火火,内心却非常细腻,非常有耐心。在重症医学科工作时刻处于一种紧张而又有序的状态中,特殊的工作环境触动着所有医护人员的神经,没有突然变化的病情,只有病情变化被突然发现,一点点疏忽,就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不良后果。正因如此,科室医疗主任、护士长和业务骨干节假日经常无休,时常大半夜被通知回医院参与抢救或参加外派任务,虽然“很累”,但作为医者,没有比救死扶伤更重要的,责任重于泰山。

比起个人,董维浩更喜欢称“我”为“我们”,他时常说:“有些‘成就感’,只有在最接近死亡的地方才能体会到,重症医学科,面对的是与死神的博弈,抢救需要争分夺秒,这里不是一个人的战场,是最体现团队协作的地方。”凭借着齐心协力的合作、坚定不移的信念,重症医学科目前已发展到拥有四十余人的团队,科室结构配置合理、每个人专业技术过硬、应急反应能力强,做到了每年收治600余例危重患者,包括多发伤、ARDS、重症胰腺炎等急危重症患者,APACHE-II评分大于15分以上者占比平均超过70%,抢救成功率90%以上的优秀医疗记录,无论是患者救治能力还是重症技术的开展目前已经完全达到了国家级三级医院的质控标准。“‘不忘年少凌云志,激扬青春正当时’,作为医务工作者,重症医学科所有医护人员必将坚定理想信念,与时俱进,为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做出更大的努力。”

酷暑来临,专家们有话说

炎炎夏日,“热射病”成为了重症医学科中最常见的危重症,它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由于病情恶化迅速,若不能抓住“黄金救治时间”则死亡率极高。它的发病与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很大关系,由于产热或者获取热量增加、散热障碍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失衡,以核心温度升高(>40℃)、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为特征。表现为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并伴有多器官多系统损伤的临床综合征,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

劳力性热射病多见于健康年轻人,常见的如部队官兵、运动员、外卖员、建筑工人等,他们多由于长时间进行高强度训练或从事重体力活动而导致发病,常表现为高热、抽搐、昏迷、多汗或无汗、心率快;非劳力性热射病多见于年老体弱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由于被动暴露于热环境中,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开始出现谵妄、癫痫发作及各种行为异常,严重可出现高热、昏迷、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呼吸急促和肺水肿,甚至死亡。

虽然目前医疗技术发达,但热射病在治疗上仍然有很大的难度,部分病人往往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董维浩提醒,在夏季,从事户外或热环境中作业的朋友们,一定要注意预防中暑,如出现头晕、四肢无力、大汗、口渴等疑似中暑症状时要及时脱离工作环境,转移至阴凉地方,并及早就医,避免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专家简介

 (来源: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

董维浩 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曾参与汶川抗震救灾医疗救治,荣获三等功;曾获“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青岛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青岛好医生”、“三医先锋”等荣誉称号;他带领的重症医学党支部获得“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参与市级科研2项,多次发表国家级论文、获得专利多项。

社团兼职:青岛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青岛市青岛市感染性疾病质控中心副主任委员;青岛市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青年委员。

专业特长:长期从事急危重症疾病的诊治,尤其对于呼吸系统疾病、脓毒症、多发伤等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成功救治经验,熟练气管镜、生命支持(CRRT、ECMO)等相关重症医学技术。

通讯员 崔晓青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2 08/02 10:45
· 来源 ·
信网-综合服务
· 责编 ·
刘雯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