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出现腰酸颈痛缠身、饱受失眠困扰、贪凉吹空调、吃冰饮,穿露脐装引发痛经、腹痛腹泻、鼻炎、手足冰凉等不适……青岛市海慈中医医疗集团西院区(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治未病科推出“伏贴+伏灸+伏针+伏饮”王炸组合,可固本培元、养护阳气,给身体来一场健康的守护!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强调了顺应四时养生的重要性。夏季是最适宜扶阳的季节,此时应用具有温补阳气、散寒驱邪、祛湿通络等功效的中药,通过内服或外治等方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所以是我们选择此时进行冬病夏治。
“冬病”是指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症,疾病多具有虚、寒、里、阴的特点,如反复感冒、慢性咳嗽、慢性鼻炎、慢性咽炎、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受风受寒加重的头痛、慢性腹泻等虚寒性的疾病;身体沉重、湿疹、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湿邪引起的疾病;腹痛、痛经、颈肩腰腿疼等遇寒加重的疾病;手足冰冷、疲倦乏力、精力不足等亚健康体质。
“夏治”是指借助夏季三伏时节,机体及自然界阳气最盛之时,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借用大自然之“温、热”能量来温补机体的阳气,祛邪散寒,温通血脉,来治疗上述“冬病”。
“冬病夏治”除了对于诸多缠绵难愈的慢性病、冬季容易复发或加重的疾病都有较好的预防及治疗效果,针对肥胖也有特色优势。
根据中医 “阳化气,阴成形”的理论,减肥的原则应当是“扶阳抑阴,加强气化”。通过扶助阳气,消散水湿积聚来实现体重管理。三伏天阳气最盛,此时减肥效果更好!
【三伏养生“特色疗法”】
海慈医疗西院区治未病科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针对 “冬病”,推出伏灸、伏贴、伏针、伏饮等系列特色疗法,通过三伏灸、三伏贴等多种中医外治疗法结合中药内服佐以茶饮、食疗干预,内外合治,利用三伏天的“天时”,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体现了“未病先防”的“治未病”思想。
伏灸
“三伏灸”主要包括督灸、铺药灸、脐灸,借助三伏天外界温热阳气、艾灸的热力、药粉的药力及穴位的刺激多位一体,以达到温阳化气,疏通经络,调节人体的脏腑功能,促进人体代谢,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散寒祛湿、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
伏贴
三伏贴,又名天灸,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结合人体经络与中药理论,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刺激,达到温肺散寒,化痰散结、通络开窍、健脾和胃之功效,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也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阳气的推动使体内气血流通旺盛,此时进行三伏贴,可使药物最大限度地被吸收,更好地促进机体正气的养成,从而抵御各类病邪。
伏针
三伏针简称“伏针”,是中医应时针刺的疗法。针刺穴位本就有通经活络、调理气血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三伏天腠理开泄,阳旺盛,在此时针刺,祛除体内寒邪沉疴效果往往更好。临床上,伏针的运用不仅包括普通针刺,往往还结合温针、扶阳针、运气针、穴位埋线等,疗效更好。
伏饮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中提到“四时阴阳之气,生长收藏,化育万物,故为万物之根本。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顺其根,而培养也”。春夏阳气渐趋于外,而体内阳气处于不足之时,外热内寒,应顺应阳长之性而养阳。三伏饮是借天人相应的阳盛之时,用中医药温化、温通之法温养体内阳气,以驱散寒饮伏邪。
【2025年贴敷时间】
培元:7月10日-7月19日
初伏:7月20日-7月29日
中伏:7月30日-8月8日
末伏:8月9日-8月18日
固本:8月19日-8月28日
【西院区治未病科地址】:青岛市市南区嘉祥路3号行政楼一楼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