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金融权益,助力美好生活。2025年9月15日至9月21日,泰康人寿青岛分公司及辖区内分支机构积极开展“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持续发布金融知识普及和风险提示,以期提升公众金融素养。本期主题为“风险错配:当心‘保本高息’变‘血本无归’。”
65岁的王女士到银行存款时,某工作人员推荐一款“新型理财产品”,称“年化收益6%,保本保息,和存款一样安全”。王女士听信宣传,将原本计划的20万元定期存款全部购买该产品。半年后王女士急需用钱,却被告知产品未到期无法赎回,且近期市场波动导致本金已亏损15%,工作人员改口称“产品属于中高风险,购买时页面有注明”。
上述案例中的情况,是自身风险与所购买的产品不匹配导致的。风险错配让消费者面临三大风险:
销售误导风险:个别工作人员利用老年人对银行等机构的信任,将高风险产品包装为“类存款”,隐瞒真实风险等级,口头承诺“保本保息”,容易让老年人忽略风险。
风险承受能力错配风险:王女士风险测评结果为“保守型”,但产品实际风险等级为中等风险,远超其承受能力。且老年人对市场波动敏感,高额损失易对他们造成较大打击。
信息不对称风险:产品条款复杂、专业术语多,老年人难以独立理解。未充分提示流动性风险,导致急用钱时无法赎回。
泰康人寿青岛分公司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购买金融产品谨记“三要三不要”:要确认风险等级,购买前要求销售人员明确产品风险等级,确保与自身测评结果匹配;要确认关键信息,购买前要查看产品说明书或者重要风险提示内容,让重要权益“落在纸面”;要咨询家人,大额投资前与子女或亲友商议,避免冲动决策。不要轻信“保本高息”,收益与风险成正比,宣称保本高收益的极可能是骗局;不要代签代操作,拒绝他人代填风险测评、代操作手机银行,防止测评结果被篡改;不要盲目跟风冲动消费,警惕“邻居或朋友都买了”“限时抢购”等话术,独立思考自身需求。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