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脸,是否也曾经历这些“麻烦”?“像刀割、像火烧、像电击……脸上突如其来的剧痛,让人连口水都不敢喝。”
“眼皮、面部总是不自主地跳,开会时特别尴尬,都不敢正眼看人。”这些听起来夸张的描述,却是许多三叉神经痛与面肌痉挛患者的真实日常。它们不是普通的“小毛病”,而是需要认真对待的神经系统疾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刘波教授介绍,“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中老年人常见,三叉神经痛疼痛明显,患者常无法忍受,需要治疗干预;面肌痉挛常影响面部美观,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社交障碍。”
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门诊开在家门口
门诊由北大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刘波教授领衔,城阳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内知名的“国家队”医疗服务,从此告别痛苦,重拾从容。
三叉神经痛:不容忽视的“面部闪电”
68岁的常女士(化名)家住即墨,半个月前右侧面部疼痛不已,呈阵发性、针刺样,来到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门诊,北大专家刘波教授仔细评估,并进行了相关检查,诊断为三叉神经痛,鉴于初次发作,刘波教授给予了“先用药观察,如效果不佳再手术”的阶梯化治疗方案。家属感慨:“专家方案很清楚,吃药能控制最好,不行我们就手术,不想让老人再遭罪。”
什么是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是负责面部感觉的神经,局限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如面部、口腔、下颌等,三叉神经痛的特点是突发的、剧烈的疼痛,难以忍受,被称为天下第一痛。
刘波教授介绍,三叉神经痛多见于中老年人,常疼痛难以忍受,患者因害怕触发疼痛,常不敢吃饭、刷牙、洗脸,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如果发病的时间过长,患者还会产生焦虑、抑郁,甚至自杀的念头。
您是否也在经历这些?
疼痛性质:
突发突止的撕裂感、电击感、针刺感,每次持续数秒至数分钟。
“扳机点”:
洗脸、刷牙、吃饭、甚至一阵微风,都可能触发剧痛,让日常生活如履薄冰。
巨大危害:
长期疼痛不仅摧毁生活质量,更易导致患者焦虑、抑郁,产生巨大的心理负担。
如何应对“三叉神经痛”?治疗遵循阶梯化、个体化原则:
药物治疗:
常用抗惊厥药物,能有效控制大部分患者的早期疼痛。
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
微创,适合年老体弱、不能耐受开颅手术的患者。
手术治疗:
微血管减压术(MVD):这是唯一可能根治该病的方法。开颅手术,在神经和压迫血管之间垫入垫片,解除压迫。适合身体状况良好、愿意接受手术以根治疾病的患者。
北大专家权威解读——根治的“金钥匙”:微血管减压术(MVD)
北大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刘波教授介绍,微血管减压术(MVD)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效果最好、复发率最低的方法。
它通过在显微镜下,于耳后发际内开一个硬币大小的微小切口,找到压迫神经的“责任血管”,然后用一种特制垫片,将血管与神经温柔地隔开,从根源上解除压迫。
MVD手术的优势在哪里
根治性强:
直击病因,复发率低。
保护功能:
不损伤神经,保留面部正常感觉和功能,避免了面部麻木。
创伤小、恢复快:
手术切口小,不影响美观。
面肌痉挛:恼人的“表情包”
45岁的孙女士(化名)是位单位领导,平时常开会讲话,但近年来饱受眼皮和面部抽动的困扰,尤其是压力大时更严重,带来极大的社交尴尬。为了根治,孙女士慕名找到北大人民医院刘波教授,在详细了解到肉毒素注射(维持3-6个月,需重复注射)与微血管减压手术(根治性)的利弊后,她毅然选择了手术,决心彻底摆脱困扰。
刘波教授介绍,面肌痉挛患者同样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更为常见,虽不致命,但不自主的抽搐会带来巨大的社交压力与心理障碍,严重时甚至导致睁眼困难、口角歪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什么是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是控制面部肌肉运动的面神经受到刺激,导致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地阵发性抽搐。
你的面部跳是哪样?
初期:常从一侧眼皮跳动开始。
进展期:范围逐渐扩大至同侧面颊、口角,出现挤眉弄眼。
后期:可能导致面部轻微变形,严重影响形象与功能。
面肌痉挛如何治疗?
A型肉毒素注射:目前应用广泛的一线治疗方法。通过局部注射肉毒素,阻断神经与肌肉的信号传递,使肌肉停止抽搐。效果可维持3-6个月,但需重复注射。
手术治疗:微血管减压术,同样是根治性治疗方法。原理与治疗三叉神经痛相同,解除血管对面神经的压迫。
从“患者跑”到“专家来”的医疗福祉
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战略推动下,2025年4月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组团式”全面进驻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从“患者跑”到“专家来”,他们的到来显著提升了城阳乃至青岛地区的医疗技术水平。
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门诊的开诊,就诊患者将得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同质化的医疗技术服务,由刘波教授领衔的专家团队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从精确诊断、药物调整到高难度MVD手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得到“国家队”水平的医疗服务。
分享
大家爱看